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  关于“他们均表示”

  杨某人

  5日晚看到关于北大校长、书记的两个报道,6日晚又看到几个人对这两个报
道的评说(都是在新语丝上)。作为一个玩新闻10多年的人,有几句话想说——
关于“他们均表示”的(“记者随后采访了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长,他们均
表示,高校要选拔研究型人才,考查研究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
的,而非一名学生究竟能掌握多少老师传授的知识。”——2004年08月05日北京
晨报,记者张颖)。

  在新闻中,“他们均表示”是一个相对固定的“词”。类似的还有:大家纷
纷表示、与会者一致认为……我也使用过多次。一般情况,使用这个“词”是为
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内容,当不得真的。方便的话,可以翻一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
被炸、国内某邪教被热批等时候的报纸,类似的用法会有不少。另外,从那篇新
闻的整体形象看,这最后一段非常特别。前面都是具体的人,带引号的话,而且
说得具体。老外的话(那两个校长应该是老外吧?)尽管不便带引号,但也不至
于就非得如此惜墨如金吧?能从两个老外嘴里套出这么精练、切中要害的话,我
估计这个记者要不非常了得,要不花了不少的时间,再要不就是……(还是不说
了)

  这里顺便再说一点我个人关于朱的感觉。有些人对朱的学术有微词,也有人
对此“客观”地纠正。我文化水平低、也没专门学过法律,当然更没学过“交叉”
的法律或者法学。不过在这次事件中,还是有幸间接的接触到朱有关学术的“片
言只语”。仅从这些看,感觉朱没有我认为的法学素养和思维,更谈不上法学思
想。他的作品也许只是“易碎品”。就像好多新闻作品一样。这些新闻作品放一
天就变旧,两天就发臭的。也许,仕途而不是学问对于朱更合适。现在的官员讲
话大多是“交叉”研究型的,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一把手,什么问题都可以长
篇大论,从来就没有他“交叉”不到的地方。朱具有这样的深厚“底蕴”。比如,
《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人文底蕴吗——朱苏力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讲演(节选)》中,
不一会儿就冒出这么一句:也许可以用今天的一句流行话来概括,就是要“与时
俱进”,追求卓越。 ——真的是很“与时俱进”。

  有兴趣的内行人(或许外行也可以的)不妨找一本朱著,细读然后批之,然
后出书。应该会蛮有效益的。

(XYS20040807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